邮箱:info@delienergy.com.cn
地址: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河东工业园区电子信息产业园4期13栋
欧委会不久前宣布,拟对自华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5月份,美国不顾中方强烈反对,宣布将大幅加征自华进口商品关税,目标亦直指中国新能源产业,具体涉及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电池等产品。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亟待激发新增长点的大背景下,欧美此类举措严重破坏了国际贸易发展环境,是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实际上,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至今,已然开创了新兴市场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新范式,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技术创新型生产。在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进程中,技术创新层出不穷,创新驱动型生产渐成规模。国际能源署(IEA)2022年发布的《追踪清洁能源创新:聚焦中国》报告显示,中国在很短时间内成为了能源专利申请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在太阳能光伏、电动车技术、电池等领域,中国发明人的占比越来越高,特别是自2017年起,中国在这三类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量总和超过了同期全球低碳能源技术专利申请量的三分之二。技术创新型生产蓬勃发展,将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5月29日宣布上调2024年和2025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测值分别为5%和4.5%,相较该机构4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值上调了0.4个百分点,这说明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中国以新能源产业发展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型生产尤为重要,因为技术进步是推动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不仅为世界创造优质产能,更在发展过程中为人类进步源源不断地贡献“中国技术”。
二是资源节约型消费。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多个目标鼓励新能源产业发展,如“目标7:确保人人获得负担得起的、可靠和可持续的现代能源”“目标12:采用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模式”“目标13:采取紧急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遵循“资源节约、绿色转型”宗旨,通过为中外消费者提供推陈出新、丰富多样的新能源产品,有力推动了全球的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能源署发布的《2024年全球电动汽车展望》报告指出,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增至1000万辆左右,约占中国国内汽车销量的45%。伴随新能源产品消费大幅增长,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也在不断优化。据统计,我国2023年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较2022年下降0.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26.4%,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2024年5月29日国务院印发的《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再次强调“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强化碳排放强度管理,分领域分行业实施节能降碳专项行动”。在交通运输领域,我国将进一步推进低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运输装备低碳转型,具体包括“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有序推广新能源中重型货车,发展零排放货运车队”等,力争到2025年底,交通运输领域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2020年降低5%。
三是互利共赢型合作。中国在建设新能源产业的进程中,始终秉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原则,与世界各国广泛开展新能源相关技术、贸易、投资合作,共同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共享新能源发展红利。一方面,中国不断改善营商环境,为外商来华投资新能源产业创造条件。商务部2021年印发的《“十四五”利用外资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强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国家优势互补,在农业、跨境电商、数字通信、能源等领域开展投资合作”;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商务部公布的《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2年版)》,也明确将新能源发动机、新能源领域能源转换用新材料研发、生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等,列为鼓励外商投资的产业领域;《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国发〔2023〕11号)指出,要“出台促进绿色电力消费政策措施,支持外商投资企业更多参与绿证交易和跨省跨区绿色电力交易”,并将为此加强要素支撑、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另一方面,中国也积极开展新能源产业国际合作,与世界各国特别是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携手共进,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发布的《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展报告(2023)》显示,多年来,中国全面发展同世界各国能源交往合作,建成五大国际油气合作区,四大油气进口通道稳定运营;中国与9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政府间能源合作机制,倡导建立“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与国际能源署、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等国际组织实现了密切合作,成功举办一系列国际活动,为国际能源合作作出了切实贡献。
因此,欧美等国应理性看待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积极谋求合作共赢而非无理打压。当今世界,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发展清洁能源是人类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欧美更是新能源产业的早期倡导者。国际能源署发布的《2023年可再生能源:到2028年的分析和预测》报告指出,到2028年底,新的绿氢可再生能源产能预测将达到45吉瓦(GW,百万千瓦),仅为开发商宣布的7%;在展望期内,全球现代可再生热消耗将扩大40%,从占总热消耗的13%上升到17%,然而,到2028年的趋势在很大程度上仍不足以解决目前仍主要使用化石燃料供热的问题,难以使世界走上实现《巴黎协定》目标的轨道。显而易见,以绿色清洁能源为主体的新能源产业发展仍有巨大潜力和空间,从全球来看,其供给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世界各国应同心协力,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的目标,在清洁能源合作以及新能源产业发展领域百花齐放、互学互鉴,携手建设好人类美丽家园。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