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info@delienergy.com.cn
地址: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河东工业园区电子信息产业园4期13栋
央广网常州1月4日消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故事仍在继续。中汽协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1至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了1000万辆,同时也是全球首个新能源汽车年度达产1000万辆的国家。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让江南工商名城——常州站上了时代的产业风口。常州依托新能源产业体系完备的深厚底蕴,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深耕细作,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飞速发展。2024年1—11月,常州市新能源整车产量达64.8万辆,同比增长7.5%。
常州——中国新能源之都(央广网发 常州市委网信办供图)
与此同时,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也激活了城市的“绿色动能”,绿色已经成为常州发展的亮丽底色。 让动力电池更安全 中创新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创新航”)是常州引进的第一家动力电池企业。2015年,常州市金坛区将它从千里之外的河南洛阳招商引进,经过数年的发展,如今已连续多月排名全球动力电池行业出货量第四位,稳居国内出货量前三。 中创新航电池生命管理技术总监马瑞军告诉记者,“众所周知,传统燃油车的核心三大件是发动机、变速器和底盘,而新能源汽车是电池、电机和电控。尤其是电池,它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
马瑞军在实验室工作(央广网记者 王纪民 摄)
从数据上来看,常州在动力电池领域已成为全国出货量第一的城市。常州动力电池连续三年实现产业倍增,产销量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全省的二分之一,全国产能三分天下有其一。如果把动力电池产业链拆解为32个环节,常州聚集了31个,产业链的完整程度高达97%。 在规模庞大的动力电池产业背后,马瑞军最关注的始终是安全。“安全是造车的底线。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电池的安全尤为重要,没有安全一切都是空谈。” 经过数年的努力,马瑞军带领技术团队建立了产品安全设计与评价、制程安全精细化管控、缺陷智能检出、电池运行安全诊断“四位一体”的产品安全管理与技术开发工作体系,形成了用最高效路径保障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安全与可靠性的工作流程。 让绿色出行更便捷 在常州市新北区星星充电公园,正在给汽车充电的市民徐先生告诉记者,充电公园解决了他当下最大的烦恼。“我住的小区车位配比严重不足,汽车充电问题一直困扰着我。2024年1月份,这个充电公园建成之后,我就感到非常方便了,跟我们小区就一路之隔。” 记者了解到,星星充电公园是常州首座充电公园,由常州公共充电桩运营商星星充电和新北区新桥街道合作建设,总面积达6500余平方米。在公园里,周边居民边充电,边休闲,非常惬意。
周边居民在公园内充电(央广网记者 王纪民 摄)
为持续提升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见桩率”,常州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常州市属能源国企,也在不断加码充电设施建设。该集团智慧停车板块相关负责人庄霖介绍,“集团成立一年多以来,已累计投资建设各类应用场景充电设施超3000个,光储充场站(超充站)超10座,助力打造中心城区5分钟充电圈。” 对于广大新能源车主而言更便捷的是,常州新能源集团开发运营了全省首个“停车+充电+骑行”一体化平台——“常畅充”。新能源车主通过该平台可以便捷地搜索附近充电场站,查看充电设施空闲、占用状态,一键导航、自助充电。自2023年11月底充电业务上线以来,“常畅充”平台已累计服务新能源汽车充电超过15万辆。 让城市未来更绿色 在常州市汉江路,记者遇到了骑共享单车上班的许女士。许女士告诉记者,常州的共享单车跟很多城市的都不太一样。“我们这里大多数是共享助力车,这种车骑起来不费力,我上班一般骑10分钟就到了,比开汽车出行方便多了。”
常州街头的共享助力车(央广网记者 王纪民 摄)
常州市交通运输局城市客运管理处副处长方敏介绍,共享助力车不同于普通的电动自行车。“它采用了‘非零启动’安全标准,没有加速把手,只有踩动踏板才能产生加速度进行助力,而且为了保证出行安全,时速不超过20公里。但相对于普通自行车而言,该助力车骑行更快、更省力,可将骑行距离扩大至10公里。” 为了探索更绿色、更清洁的能源运用场景,2025年,1000辆氢能共享助力车将推向常州街头。开发并运营这款产品的,也是一家常州的本土高新技术企业——永安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该公司氢能市场负责人高峰介绍,车上的储氢罐采取固态储氢技术,通过物理吸附的原理把氢能吸附在金属粉末里,采用低压的方式储存,然后慢慢释放氢气并应用在自行车上。“储氢罐体积很小,可以存放200升的氢气,支撑我们日常骑行40至60公里都没有问题,而且安全性非常好。” 氢能作为“未来能源”,最大的优点便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近年来,常州一直致力于布局氢能产业,全力抢占氢能产业发展制高点,重点打造的常州氢湾已集聚相关项目26个。预计到2025年,引育氢能装备制造及气体储运等产业链企业30家以上、上市企业1家以上,累计产业投资超过200亿元;氢能及相关产业年产值突破100亿元,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氢能产业链。
常州氢湾国际创新社区效果图(央广网发 常州市委网信办供图)
从太阳能光伏产业到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再到超前布局氢能产业,常州新能源产业“无中生有”“有中生优”,也让常州城市发展“向绿而行”,处处绽放“绿色”之美。
来源:央广网